不虚美,不隐恶,故谓之实录。

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。


《史记》,被列为“二十四史”之首,最初称为《太史公书》或《太史公记》《太史记》,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,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。

《史记》不仅是司马迁毕生心血的结晶,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翻开《史记》,三千年历史的风云变幻在指尖流淌,我们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华夏的大门。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开启这本鸿篇巨著的听书之旅。


《史记》

有声原著,重温经典。

读《史记》,先读经典原著,回到文字本身,去真正触摸到历史的温度,体验文言文的韵律之美。无论是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的紧张,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的悲壮,还是“举世皆浊我独清”的孤独坚守,当演播的声音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,便开始体会到《史记》原始本真的魅力。

640.png

《史记》全书包括十二本纪(记历代帝王政绩)、三十世家(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、勋贵兴亡)、七十列传(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,主要叙人臣,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)、十表(大事年表)、八书(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、乐、音律、历法、天文、封禅、水利、财用)。


《名家谈史记》

深度对话,聆听大师.

听完原著,面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,是否会有很多疑问?那便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,通过学者的独特视角,学会捕捉《史记》中藏着的深刻奥秘。韩兆琦教授将为大家系统解读,指导人们怎样看待《史记》、怎样读《史记》、怎样从《史记》中汲取知识和营养。

司马迁为何要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,忍辱负重写《史记》?应该如何看待《史记》的真实性?《史记》包含了哪些进步思想?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?对后世小说、散文、戏剧有哪些影响?为什么说《史记》是中国与世界传记文学是师祖?……


《小学生也能轻松读史记》

亲子共读,史记轻松读。

这部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听书,将《史记》趣味改编,把原著的精华提炼成适合孩子吸收的养分,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充满想象力的冒险。这种从原典到延伸的阅读路径,既尊重经典又充满创意,更能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,领悟《史记》的文化内涵。

640 (1).png

400多位历史人物、500多个国学常识、3000年的精彩故事,作者用生动的白话译述出来,结合语文、历史、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拓展解读,让小学生也能轻松读《史记》。


24小时书房开放时间:8:30——24:00
图书馆开馆时间:上午8:30——11:30,下午14:30——17:30

图书馆地址:建湖县湖中南路文化艺术中心B座图书馆